关键词
诗文库
辞免大理卿上任签枢劄子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昌谷集》卷一三
某有腹心之恳,辄恃知眷特异,敢私言之。
某樗栎散材,不堪器使,造化陶冶,俾缀列卿之后。
陵节躐等,忧悸惊心。
私自揣度,不知何以得此?
岂念其卑鄙之久,不习朝路,使之一入修门,识著位文石耶?
将使之守边效死,而故以高爵优之,而使之感激耶?
如其念卑鄙之久,不习朝路,使之一入修门,识著位文石,则骨俗相寒,是其天禀。
往者盖尝以吏部郎召,不协众议而寝命矣。
分甘州县,本无过望。
若使之守边效死,而故以高爵优之,使之感激,则为有说矣。
今日守边效死,莫切于蜀。
往尝服役关外,深加讨论,其民穷入骨髓,不可以加赋敛;
其财竭尽膏血,不可以议措画;
其兵犯上好乱,不可以正纪律;
其官贪饕苟简,不可以胜按刺。
尝作《病夫议》纳忠庙堂,以为制总节制三大司事权当一,失此时不治,后不及事。
相君元枢皆知其说矣,不惟四年之内,證状具见,《病夫议》旧说,已不可行,必须剖肝决脾,卢扁猛手,涤荡振刷,位置略定,然后以儒臣临之,庶可有济。
事势已亟,若火燎原,岂书生常才所能胜任?
非膈上语也。
某顷官蜀道,不谙水土,荏苒一病,几入鬼录。
造化许出峡,乃始得生,气血如此,岂复可以再入宣威
当小朝廷之任,一符一节皆受黜陟,而某向在关剑,乃其旧治,有所干请,多是难行,所送人才,亦多难荐。
虽未必肯修旧怨,私心实有不安。
萃此二者,决不以入蜀为便。
朝廷遴选当才,何止千百,不应滥及庸陋。
而外议汹汹,使小人不无过忧。
惟有得祠还乡,养疴治药,其于愚分,庶乎有称也。
抑又有当言者。
二年作郡,岁不全稔,蠲除烦苛,稍动经费,仅仅旧谷,颇觉窘迫。
今者误恩已降,人情解体,诸县期程,望风稽缓。
若使久候正官,必至败阙。
异时交割钱数,恐不得如目前矣。
曩岁为郎及除侍卫参,恰恰半载,过家上冢,未及供职,则弹文已播,遂成中辍。
相君犹深叹之,以为何不早来。
却不知久待正官,非出本意。
今若俟正官到日,方许离任,恐蹈前辙,踧踖不皇。
敢望钧慈,速赞一言之重,使之交职事与巩漕,得遂善脱。
虽或进或退,皆受不赀之赐。
犯分有禀,不敢以告他人,仰乞钧照。
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序论 其二 制度论 宋 · 吕中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一
先儒尝谓汉大纲正,唐万目举。
本朝大纲正,万目亦未尽举。
夫纲举则目张,纲目不可分而为二,固也。
而先儒之言云尔者,盖大纲者谓法之规模大意也,万目者谓法之条目纤然也。
汉法疏而易密,则规模犹宏阔于唐。
唐法密而易疏,则其条目特详密于汉耳。
汉继秦之后,官秦官也,兵秦兵也,制度则曰袭秦,礼仪则曰袭秦,其法疏矣。
然官职大小之相维,兵制内外之相制,取民不及于农,取士不以科目,则其意犹密也。
唐人六典以建官,府卫以寓兵,口分世业以授田,租庸调以取民,其法严矣。
然政事出于二三士,卒疲于番上,鬻卖不常,而启兼并之柄,升降不实,而启两税之法,则其意何疏也!
我朝之法,大纲之正,既过于汉,而万目之举,反不及于唐,何耶?
盖善革弊者非必尽变前人之法,不过修举其大纲,而节目随之。
不善革弊者,必尽变古人之法,往往纤悉于其小,而阔略于其大。
孔子论继周百世之道,不过因其所可因,而损其太过,益其不及者耳。
孟子论丧祭井田之法,亦不过言其大略而为之节文耳。
世儒有志于复古者,必欲采摭古制,补缀经典,一一与之牵合。
不知居今之世,而欲尽行古之法,不惟未见其利,而先有烦扰之弊。
又事体重大,决然难行,故自其小不备,卒以成大不备而已。
英雄之君出,而建置一代之规模,岂如陋儒拘士细碎之所为?
国初继唐末五代之后,此正制作之一机。
而我太祖创法立制,不务名而务实,不变其法而变其意,一转移之间,事体顿异矣。
三省为空官,而平章分为三等,唐之制也。
而我朝因之,然中书取旨,门下审覆,尚书奉行,而职守交通,无命令壅遏之患。
尚书侍郎六部侍从,则自礼而户,自户而吏,常调则自工而刑,自刑而兵,则资格素严,而在位无速化之念。
进士为一等,世赏杂流各为一等。
秘书监官也,进士则迁太常,荫补则自郎中五迁而后至。
前行郎中官也,进士则迁太常少卿,非进士则迁司农卫尉
少卿流品有别,而士大夫有激昂之心,则官非唐之官,我朝之官矣。
侍卫起于后唐,而我朝因之。
殿前司起于周,而我朝因之。
皇城司起于梁,而我朝因之。
然禁卫之军统于武臣则不出于宦者之手,诸道之兵籍于禁卫则不专于节度之权。
殿前为一司,侍卫马步各为一司,则有南北相制之意。
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合诸侯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有内外相统之意。
兵权制于三卫,本之枢府枢府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殿省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而又汰之使极少,治之使极严,教之使极精,则兵非五代之兵,我朝之兵矣。
衙前以主官物,里正乡书手、户长以督税,耆长、弓手、壮丁以捕盗,各以乡户等差充此,亦因前代差役之法也。
然自建隆三年诏差役有不平者,许民自相纠察,则无不均之患。
太平兴国四年分民户为九等,上四等充役,下五等免,则无逃亡之患矣。
以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使,位同三枢,目为计相,此亦前代理财之法也。
然转运财赋悉籍三司,则在外无横歛。
内藏所储总之三司,则在内无横费。
乾德又诏三司行移有不便,漕臣得以上闻,则彼此相临,内外相察,无隐漏侵欺之弊矣。
国子监,唐制也,然屡亲临幸,自赞孔颜,以文臣知州,以儒臣典狱,命宰相以读书,而有崇儒重道之实矣。
贡举亦唐制也,然及第人不得于知举称门生,选或不公,加之覆试。
陶谷之子、李昉之子、吕蒙正之子皆不得与,则有选贤举能之实矣。
刑部详覆法,而无五代滥杀之祸。
羡馀,宽正税,而无五代横敛之祸。
礼止于窦仪之所定,乐止于和岘之所造,而文物略备矣。
此其酌古今之宜,参人情之公,通世道之变。
虽曰因前代之法,而点铁为金,化臭腐为新奇,变枯骨为生意,岂必尽复古制而后为一代之法哉?
然天下无百年不弊之法,谋国者当因法以革弊,不当因弊以立法。
熙丰大臣所谓不务革其弊,而欲变其法者也。
观其熙宁初年入对一疏,而变法之规模尽见于此。
其论本朝不任信大臣,不尽行古制,亲细务而循弊法,用君子而参小人,皆当时士大夫之所知而不敢言者,而安石独敢言之。
学校也,贡举也,科名资历也,监司郡守也,又皆庆历大臣所尝更变而不敢举行者,而安石独敢行之。
农之贫,兵之冗,宗室之费,上下俱以为困,而未有策以处之者,安石独敢任之。
然其言法之弊则是,而自为变法则非。
变常平之法而为青苗,变差役之法而为雇役,发运之职而为均输,茶盐之法而为市易,坏正兵而为保甲,废牧监而为保马,以条例司三司之权,以新经《字说》变天下学校,以经义诗赋变天下之贡举,设官则以冗增冗,立法则以奇益奇。
夫以国初继唐末五代之后,而且不尽变其法,熙宁继嘉祐治平之后,乃欲尽变其法,何其思虑之不详辨耶!
盖我艺祖之法,则修举其大纲,而阔略其节目者也。
安石之法,则纤悉于节目,而阔略其大纲者也。
至元祐时,又欲尽变熙、丰之法矣,熙、丰之法则在所当变,而必欲尽变之,则又过矣。
盖熙、丰之小人不可以不去,而熙、丰之法则不可以尽变。
去熙、丰之小人不可以不急,变熙、丰之法则不可以太急。
青苗、均输之法可罢,而雇役之所宜独不可乎?
保马、户马可罢,而保甲之法则因其已成,蠲其租,复其役,教阅于农隙,以省养兵之费,独不可乎?
新经、《字说》固可废,而罢诗赋,取经义,独不可因之以崇经学乎?
至治之世不能无弊法,至弊之法亦必有美意。
国初惟不尽变前代之法,而惟变其意,所以为一代凭藉扶持之地。
熙、丰惟欲尽变祖宗之法,元祐惟欲尽变熙、丰之法,所以激而为绍圣以后之纷纭。
安石不能原祖宗立国之初意,而轻于变更。
章子厚、蔡京诸人又不能原安石立法之意,而托于绍述,法愈更而愈下。
而中兴以来,学校贡举大抵皆蔡京之法,而差役、雇役之并行,经总制钱之立额,又王安石诸人之所未为也。
故尝谓我朝之法,自建隆至治平,其间虽有损益,而其大意皆本于艺祖之公。
法变于熙宁,而极于今日,虽其间有更有革,而其大意皆不能大异于安石之私。
世变之升降,治道之盛衰,人才之得失,亦可以概见矣。
方山證明功德记 唐 · 牟珰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一
此山前面有石龛
龛有石像。
从弥勒佛并侍卫菩萨至神兽等计九躯。
案寺记云。
唐初有一童儿名善子。
十岁已下。
自相魏间来。
于此山舍身。
决求无上真正之理。
□启首□四体遂堕。
未及半虚。
五云封之西去。
其音乐□□天风错□毕寺缁白。
无不瞻听。
乃凿此山成龛。
立像旌之。
□證明功德。
暨乎会昌五年
毁去佛□天下大同。
凡有额寺五千馀所。
兰若三万馀所。
丽名僧尼二十六万七百馀人。
所奉驱除。
略无遗孑。
惟此龛佛像俨□微有薰残。
大中五年
奉旨许于旧踪再启精舍。
寺主僧从□闻于州县。
起立此寺。
杭州盐官县人僧子儒
俗姓董氏
不远江湖。
访寻名迹。
至六年五月七日得度既果前□□□恳诚金采装饰方山證明功德。
兼□□□神及师子各二只□金彩色□功价□□□五十贯文施主二百馀人。
□□一镌姓名□□左其山龛寺寺之艮直上可四里。
下思人□井以□处星端旁视□沧溟有同蓬岛□龛石□有泉不□来源细窦泄□石盆□□□□□□而已玉液金浆。
莫得□其甘□□□香山□□质乎香□子如公明山峦之□□□固敬石之像长牢。
冀贤劫尽而同尽。
自□□外胡可倾移哉。
大唐大中八年四月八日镌记。
冯鲂爵土诏(十四年) 东汉 · 汉明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
执金吾鲂,侍卫历年,数进忠言,其还爵土,封为杨邑侯袁宏《后汉纪》。又《玉海》引《东观汉记》「诏曰:冯鲂以忠孝出入八年,数进忠言正谏,赐以玉玦。」)
因风灾上疏谏微行 东汉 · 杨秉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一
臣闻瑞由德至,灾应事生。
传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天不言语,以灾异谴告,是以孔子迅雷风烈,必有变动。
《诗》云:「敬天之威,不敢驱驰」。
王者至尊,出入有常,警跸而行,静室而止,自非郊庙之事,则銮旗不驾。
故《诗》称「自郊徂宫」,《易》曰「王假有庙,致孝享也」。
诸侯如臣之家,《春秋》尚列其诫,况以先王法服,而私出槃游!
降乱尊卑,等威无序,侍卫守空宫,绂玺委女妾,设有非常之变,任章之谋,上负先帝,下悔靡及。
臣奕世受恩,得备纳言,又以薄学,充在讲劝,特蒙哀识,见照日月,恩重命轻,义使士死,敢惮摧折,略陈其愚(《后汉·杨震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一,有小异。)
招讨宋将军876年6月 唐末 · 罗隐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四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
朝廷以简陵九年。
彭虺肆螫。
而东南一臂。
为之枯耗。
其后卒以狼山叛。
则东西浙之筋力殆矣。
自尔天子不忍重困百姓。
由是官朱实。
诸葛爽
秩安文祏。
皆自盗而升朝序也。
所以不幸者。
江南水。
钟陵火。
沿淮饥。
汴滑以东螟。
故无赖辈一食之不饱。
一衣之不覆。
则磨寸铁。
梃白棒。
以望朝廷姑息。
王仙芝尚君长等。
淩突我庐寿。
燖剥我梁宋。
天子以虮虱痛痒。
不足搔爬。
因处分十二州。
将军节度
非方镇之无帅。
非朝廷之乏人。
盖以将军跳出陇右。
不二十馀年。
三拥节旄
将军必能知恩用命耳。
今闻偫盗已拔睢阳二城。
大梁亦版筑自固。
彼之望将军
其犹沸之待沃。
压之待起也。
将军朱轮大旆。
游东道
不知朝廷以八十三州奉将军侍卫者乎。
抑将俾将军旦夕剪此草寇也。
昔韩之医良而性啬。
故为人治。
未尝剔去根源。
所以延其疾而养其财也。
后有商于韩者。
以疽见医。
医且欲大其疽而沽其直。
因以药稔之。
而疽溃商毙。
商之家诉于韩。
韩侯尸其族而籍其有无。
且二贼齧寿春
颍上
刷亳社。
合肥
经营于梁宋。
其为老者杀。
少者伤。
驱人之妇女。
辇人之财货。
将军固知之矣。
将军受命。
迄今三月。
关东之惨毒不解。
杀伤驱辇之不已。
将军为之。
君长仙芝之所为也。
文皇帝时卫公靖
大帝时郑仁泰薛仁贵
或戢敛不谨。
或伺候辎重。
当时宪司
悉绳以法。
将军勋业不若卫公靖之多也。
出师非郑薛之敌也。
而横拥仕伍。
鞭挞馈运。
以愚度之。
将军之行。
酷于君长仙芝之行也。
甚为将军忧。
前者天子虑将军以爱子为念。
复授禁秩。
俾在军前。
则朝廷宠待将军倚望将军也。
俱不浅矣。
将军戮力以除暴。
推诚以报国。
今其时也。
无使蹑韩之医。
论时弊疏 南宋 · 黄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四
臣以民事至重,略陈于前,而切于当世急务,非边境乎?
庙谟神运,草茅小臣何所容喙;
惟盛明之世,采及负薪,诗书所载,可得而陈。
「柔远能迩」,其所谓能,必非一事,而厚德难任人,实蛮夷率服之根本。
「《天保》以上治内」,其所谓治,固非一端,而嘉宾、使臣、兄弟、朋友,皆《采薇》《出车》之阶序。
盖迩不能则远未易柔,内已治则外不难御。
臣窃惟今日之弊,莫甚于风俗奢伪,有以销磨士大夫之壮气;
理义晦蚀,无以洗濯天下之贪习。
秦昭王临朝而叹:「闻楚人铁剑利而倡优拙。
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谋远,吾恐楚之图秦也,是以忧之」。
堂堂天朝,何事不立;
区区战国,岂足为道!
况今除戎器以戒不虞,命将帅而授方略,枢机周密,孰得而窥?
然四方仰瞻,自京师始,所可睹者,铁剑果利乎,市井等于儿嬉;
倡优果拙乎,姣媚方且角出。
古者奇技淫巧有禁,今非奇纤巧丽则不售也。
梵音法鼓,僧俗杂居;
环臂钗头,男女无别。
雕墙峻宇,豪僭踰度;
高冠侈袂,贵贱莫分。
管子曰:「台榭相望者上下相怨,民无馀积者其禁必不止,道有捐瘠者其守必不固」。
管子而愚人也则可,管子而少知治体,可不寒心!
叔向言晋「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叹其以乐慆忧。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能之,而粗人恣金帐之饮酣,壮士悲玉关之易老。
儿郎寒冷,谁敢邀求,蚤虱尘衣,日禦强敌,修剑拄颐,有生之乐。
尚未能亲鼓疲卒,安得杀爱妾以啖将士,提孤垒抗百万之师者乎!
唐魏徵言:「若君臣之间动存形迹,天下安危尚未可知」。
盖面从后言,帝朝深戒;
色仁行违,圣门不取。
岂有随声是非,徇情可否,磨砻圭角,刊落风棱。
习故为常,若无足怪,然恐软熟之风,积成委靡,顺适不已,流入奸回。
西都销愞,实符命之滥觞;
前晋风流,职乱华之梯祸,可不惧乎!
臣所谓有以销磨士大夫之壮气者,皆风俗奢伪使然也。
孟子言:「不信仁贤,则国空虚」。
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而国匮民贫自若。
又曰: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今发政施仁,爱若赤子,而民不被其泽者滋甚,其故何也?
千里之生,宅于太守
百里之命,寄于县
陛下字民有训,戒贪有箴,昭于日星,严于雷霆。
近畿列郡,选择精明;
遐陬偏垒,率多饕戾。
除命伊始,神明在前;
条画既颁,墙壁虚语。
倚急符之煎迫,痛帑庾之枵虚。
剜肉医疮,尚云常赋;
椎肌剥髓,动及亡辜。
贪未尝不戒,而贪夫多得志;
廉未尝不奖,而廉士或埋光。
得非羽玉飞金,脱粟之名可钓;
饮冰食檗,即墨之毁难封。
盖多赀者多助,孤植者孤危。
大臣法,小臣廉,国之肥也。
今朝廷却贡羡,府第绝苞苴,而𥯃篚塞途,赂遗络绎,关门既入,如水沃焦。
郡将诸邑之表倡,不足示仪,则贿令愈肆诛求;
监司列城之耳目,不能端矩,则缪守何所忌惮。
上下交征,廉耻道丧,民穷至骨,谁实矜怜!
古学无传,文奸欺世,为妻妾宫室,贫乏所识,失其本心,处污秽而不羞,激怨讟以生变。
先臣李观有言:「为贪为暴,为寒为饥,此而不为盗贼,臣不知其所归」。
臣所谓无以洗濯天下之贪习者,皆理义晦蚀之故也。
然臣闻圣人不能为时,能不失时。
陛下春秋鼎盛,德泽有加;
帅臣精神折冲,智虑深远;
群公守理奉法,品式具备。
天下延颈而望太平,当乘此时奋发刚断,刷除蠹弊,旷然明白洞达之意,轩豁阴幽掩覆之私,罢不急之务,省无名之费,按行祖宗之令典。
民间疾苦,田妇许以席殿而无避;
猳豚之失,细民得以挝鼓而上闻。
行卫文大帛之规,储缣将以易胡人之首;
厉越践卧薪之志,榻外岂容他人鼾睡!
艺祖之勤,徒步而幸作坊、幸染院、幸造船场,掖庭宫女愿归者,加厚赐遣。
高皇之俭,弃内侍珠囊于汴水,碎螺钿椅桌于通衢。
馆陶民诉括田不实,决县令流之海岛;
吏部郎监纳河阳夏税,收一斛五升之羡,黜夺其官;
鬻钞者弃市,犯法则有剑。
一遵建隆之制,使中外灼知上意。
四聪四目,罔不明达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若是,则法禁严而风俗厚,黜陟明而吏治兴,可以富民而错刑,可以强兵而服戎虏矣。
惟陛下与大臣亟图之,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出师表(《御览》二十一作出军表)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文选卷三十七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徂。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亡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也。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侍中尚书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五月度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攸之等咎,以章其慢。
陛下亦宜自课,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六壬大占进书序嘉熙三年五月 宋 · 祝泌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
臣昨尝编《中式类證》,乃闾阎琐屑之务,未及国家之大体。
今奉圣旨编修国家疑议利害之占书。
臣谨按成周大卜之官,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谓国之大事在戎也;
二曰象,谓天视祲象,所以爱人君;
三曰予,所以爵禄给赏与人也;
四曰谋,谓将有谋猷,谋议异同决于卜筮也;
五曰果,谓英锐果敢,独断事权,未审当否也;
六曰至,谓收留贤才,军期□逆,何日上闻也;
七曰雨,谓望云霓沛然下雨也;
八曰瘳,谓疾喜勿药,汤剂有疑也。
又按《周官》筮人掌九筮之名:一曰筮更,谓有所更改利弊改作也;
二曰筮咸,谓立政立事,所以感动群情也;
三曰筮式,谓将立法,筮其可以久而□弊也;
四曰筮目,谓目有所见,如变征怪异,欲之而何群也;
五曰筮易,谓易置臣,筮其当否也;
六曰筮比,谓亲近大臣,如《比》卦之比也;
七曰筮祀,谓祭祀而筮日之类也;
八曰筮参,谓联事合治,参互稽考外朝之小臣也;
九曰筮环,谓侍卫御环之臣,若环师,合在一曰征之内也。
八命之与九筮,共十有七事。
夫龟筮短长,与六壬运式,术本不侔,然国事之大不踰于此。
即其条以为纲,缀辑前闻,以著于篇,源流备具,体用兼该,或亦神道设教之一助云。
嘉熙三年岁次己亥三月奉旨编修五月初三日出就缮写进呈。
祝泌上。
按:《六壬大占》卷首,宛委别藏本。
龙瑞赋 曹魏 · 刘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二
太和七年春,龙见摩陂。
行自许昌,亲往临观。
形状瑰丽,光色烛耀。
侍卫左右,咸与睹焉。
自载籍所纪,瑞应之致,或翔集于邦国,卓荦于要荒,未有若斯之著明也。
惟殷眺之旧式,乃展义而省方。
皇舆发于洛邑,遂巡幸于许昌
宪宸极之天居,建正殿以当阳
岁在析木,时惟仲春
灵威统方,勾芒司辰
阳升九四,或跃于渊。
有蜿之龙,来游郊甸。
应节合义,象德效仁。
纡体鞶萦,摛藻布文。
青耀章采,雕琢璘玢。
焕若罗星,蔚若翠云。
光舄奕以外照,水清景而内分。
圣上观之无射,左右察之既精。
聊假物以拟身,忽神化而无形。
泉含物而不澹,固保险而常宁
太昊之初化,首帝德以表名,暨明后之隆盛,又降见以扬声。
惟玲兽之玄真,实殊异于四灵。
信应龙之道扬,将天飞于泰清(《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初学记》卷三十。)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叙 北宋 · 陈景元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九
《大洞真经》三十九章,品目尊严,冠三洞宝经之首。
灵章秘祝,玉检隐书,载之详矣。
粤自西城总真君、南极紫元君降授清虚真人,清虚传授南岳魏夫人,曰:「子自不在山中隐身清斋、虚中吐纳者,则《大洞真经》不可妄读也」。
所以尔者,妙音九彻,真声高唱,文气与玉虚参玄,霞味与太阳俱畅,动唇发吐则玉华立至,讽咏灵句则携契太上,静止接拱则紫房自观,思念所期则触类感动。
所以七祖获福,受箓仙宫,越从幽鬼,俱宴朱陵
斯文高妙,控驾晨举,乘景龙之上道,非风尘流俗之所当为也。
若在俗中读之者,则三官北帝微乱其音,景聆气秽,不得明响上清,声参紫极之灵房矣。
《青要紫书》,中央黄老君云:「得见《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便白日升天」。
而有修之者,积年无成,便谓经之不,此皆坐由东华无金简之目,金阙无玉札之名,真灵不为其降,而为天魔所来,故有不感之效,徒得神经,万亦不成矣。
向使先奏金简于青宫,奉玉札于帝皇,得给金晨玉童、西华玉女侍卫灵文,普下诸天诸地,三界称善,咏章万遍,岂有不致琼舆紫軿之感邪!
此经降世,唯句曲杨许真人、王屋司马练师逮历世高道之士,皆遵禀科格,盟𧵥相传,口授讽诵之诀,密付混合之微,故得名书金格,蹑景上清。
今也,真风湮散,伪隐山栖,道范不闻,师资礼废,教法衰弊,莫甚于斯。
景元总角出家,弱冠访道,游历仅三十载,纲领十有馀年,老归茅山,结庵忏悔。
自叹道缘蹇薄,尘业深重,虽孜孜教典,而未遇师,欲诵《洞经》,讵敢开韫?
于是澡雪身心,静务恭洁,广求古本,先自考详,沉嘿披寻,反覆研搆,一句一字,未尝越略。
或两义相乖,弥增回惑(如「发细」作「发烟」之类是也。)
或偏傍儳改,字体浮杂(如「栖」作「」、「哥」作「歌」之类是也。)
此盖盗写私传,相承讹谬。
遂将前辈修习之本前辈谓三洞法师观妙先生朱自英、三洞法师冲妙大师皇甫希及,皆诵《洞经》,并天圣年中人。)
山藏本,比对隐书,辄撰音义,兼疏同异,粗解所疑。
弗敢示诸法义,聊自记其所览。
三月斋心,缮写《洞经玉诀》一帙,晨夕瞻礼,仰俟灵人依科授受,以偿夙志也。
按:《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卷首,道藏本。
启事 其二十五 西晋 · 山涛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四
太子左卫率缺。
侍卫威重,宜得其才无疾患者。
城阳太守石崇,忠笃(《御览》作「忠谠」。)有文武才。
河东太守焦胜,清真著(《御览》作「有」。)信义,皆其选也(《通典》三十,《御览》二百四十七。)
启事 其四十 西晋 · 山涛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四
黄门侍郎荀彧,清和理正,勋可观采,真侍卫之美者(《通典》二十一)
霁亭侍卫以澹士司空墨迹见赠次卷中韵奉詶庚子 清 · 翁方纲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
华滋春后长丰茸,浑厚峰峦更几重。
回忆门墙三十载,夜深风雨洒长松(「峰峦浑厚,草木华滋」,昔人评司空画云尔。予会试出司空令嗣云依宗伯之门,故因以志感。)
辟雍乡饮酒赋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五
时皇帝亲枉万乘之尊兮,以幸乎辟雍
卤簿齐列,百官正容。
侍卫参差,阶戟百重。
乃延卿士,乃命王公。
是日也,定小会常仪兮,飨殊俗而见远邦,连三朝以考学兮,览先贤之黄同。
揖让而升,有主有宾,礼虽旧制,其教惟新。
若其俎豆有数,威仪翼翼。
宾主百拜,贵贱修敕。
酒清而不饮,肴乾而不食。
及至嘒嘒笙磬,喤皇钟鼓,琴瑟安歌,德音有叙,乐而不淫,好朴尚古。
四坐先迷而后悟,然后知礼教之弘普也(《艺文类聚》三十八)
尚书令 西晋 · 张华
四言诗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八
明明先王,开国承家。
作制垂宪,仰观列曜。
俯令百官,政用罔愆。
昔舜纳大麓,七政以齐,内成外平,而风雨不迷。
山甫翼周,靡刚靡柔。
神我衮职,阐我王猷。
王猷允塞,而四海咸休。
虽曰圣明,必赖良材。
无曰我智,官不任能。
发言如丝,其出成纶。
王季道缺,天网纵替。
既无老成,改旧法制。
法制不修,不长厥裔。
尚臣司台,敢言侍卫(《初学记》十一)
拟古诗二十首 其十八 明 · 杨起元
清夜朝上玄,戢志恂以慄。
猛神纷侍卫,群真俨罗列。
众生充下界,形声无不彻。
一感斯一应,微尘不分别。
古人事上帝,后儒疑假设。
学不通天人,难以语明哲。
上帝日汝临(日汝临,道光本、光绪本作“日临汝”。),敢不自芳洁。
天顺已夘端午节赐游后山观走解有作 明 · 韩雍
六龙飞天天下睹,皇度神威谁敢侮。
太平时节不忘危,每值良辰犹讲武。
五月五日时雨晴,䌽云缥缈祥风轻。
万岁山前辟驰道,千骑万骑皆长鸣。
翠华南来此中驻,诏许元臣同侍卫
嵩呼拜罢玉笋齐,马上武夫争献艺。
双双立在雕鞍行,马驰人似康庄平。
背旗手戟影不侧,肩水顶火盆无倾。
画角齐吹金鼓震,发喊声停出奇阵。
飞鎗烟过如电惊,流炮星驰若雷迅
一人骗跃三马过,两人扶抱一马驮。
马中一老傍四少,钟南进士降群魔。
双驰上下如相翮,相参换马如相厄。
倏然抰取一人过,诸葛武侯孟获
倒身腹底穿周遭,老蛟捲树翻洪涛。
折腰斜从项下过,下岩猛虎声咆哮。
有时藏身在金镫,有时控驰若骖乘。
有时倒立双足擎,有时偃仰四肢定。
群马出猎争腾骧,马驮狮豹皆人妆。
饥鹰一掣堕雕鹗,良犬才纵空豺狼。
轻便巧捷纷纭去,险状难名亦难记。
军中用此出前锋,斩将搴旗孰能禦。
平生肉眼未得观,观此盛事人人欢。
总誇一时扈从乐,更美千载遭逢难。
侍臣拜谢天颜喜,大官赐燕闻天语。
御炉香袅箫韶喧,龙驭徐行仙仗起。
侍臣步入文华南,高筵广席陈肥甘。
黄封御酒味香冽,中官谕劝皆沈酣。
君臣同游皇祖诰,与民偕乐圣王道。
我皇祖述且宪章,恩德如天孰能报。
小臣有幸逢明时,寸心感激深怀思。
谫才不作长杨赋,微诚欲献卷阿诗。
大驾重幸直北校猎时冬祭后三日恭纪二十韵太皇太后时尚驻温泉。)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五言排律 押豪韵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四十四
九庙明禋重,初冬爽气高。
停銮才盥荐,出狩又旌旄。
组辔王良驭,珠弓羿氏韬。
六龙真逸足,三辅旧神皋。
问寝纡宸幄,于田佩宝刀。
共知勤部勒,岂谓骋游敖。
霁日迎仙仗,朱霞炤御袍。
合围熊馆破,决中虎贲豪。
野获穷山谷,弦鸣落羽毛。
皂雕云外尽,赤豹槛中嗥。
齿革资军实,豺狼念贼壕。
是时求俊乂侍卫继英髦。
五柞离宫盛,甘泉彩笔操。
计禽分勇怯,讲武寓甄陶。
虞甸争除道,郊圻待献醪。
省方天藻发,涉远圣躬劳。
帐殿霜生剑,骑营夜属櫜。
铙歌箫鼓竞,宴赏羽林叨。
汉主誇宛马,姬书训旅獒。
兴朝谁谏猎,蓄意忝含毫。
徙戎论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
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岖川谷阻险之地,与中国壤断土隔,不相侵涉,赋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禹平九土,而西戎即叙。
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
弱则畏服,强则侵叛。
虽有贤圣之世,大德之君,咸未能以通化率导,而以恩德柔怀也。
当其强也,以殷之高宗而惫于鬼方,有周文王而患昆夷、猃狁,高祖困于白登,孝文军于霸上
及其弱也。
周公来九译之贡,中宗单于之朝,以元成之微,而犹四夷宾服。
此其已然之效也。
匈奴求守边塞,而侯应陈其不可,单于屈膝未央,望之议以不臣。
是以有道之君牧夷狄也,惟以待之有备,御之有常,虽稽颡执贽,而边城不驰固守;
为寇贼强暴,则兵甲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场不侵而已。
及至周室失统,诸侯专征,以大兼小,转相残灭,封疆不固,而利害异心。
戎狄乘间,得入中国。
或招诱安抚,以为己用。
故申缯之祸,颠覆宗周;
襄公要秦,遽兴羌戎。
春秋时义渠大荔居秦晋之域,陆浑阴戎处伊洛之间,鄋瞒之属害及济东,侵入齐宋,陵虐邢卫,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若线。
齐桓攘之,存亡继绝,北伐山戎,以开燕路。
仲尼管仲之力,嘉左衽之功。
逮至春秋之末,战国方盛,楚吞蛮氏,晋剪陆浑赵武胡服,开榆中之地,秦雄咸阳,灭义渠之等。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
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汉兴而都长安关中之郡号曰三辅,《禹贡》雍州,宗周丰、镐之旧也。
及至王莽之败,赤眉因之,西都荒毁,百姓流亡。
建武中,以马援陇西太守,讨叛羌,徙其馀种于关中,居冯翊河东空地,而与华人杂处。
数岁之后,族类蕃息,既恃其肥强,且苦汉人侵之。
永初之元骑都尉王弘使西域,发调羌氐,以为行卫
于是群羌奔骇,互相扇动,二州之戎,一时俱发,覆没将守,屠破城邑。
邓骘之征,弃甲委兵,舆尸丧师,前后相继,诸戎遂炽,至于南入蜀汉,东掠赵魏,唐突轵关,侵及河内
及遣北军中候朱宠五营士于孟津距羌,十年之中,夷夏俱毙,任尚、马贤仅乃克之。
此所以为害深重累年不定者,虽由御者之无方,将非其才,亦岂不以寇发心腹,害起肘腋,疢笃难疗,疮大迟愈之故哉!
自此之后,馀烬不尽,小有际会,辄复侵叛。
马贤狃忲,终于覆败;
段颎临冲,自西徂东。
雍川之戎,常为国患,中世之寇,惟此为大。
汉末之乱,关中残灭。
魏兴之初,与蜀分隔,疆场之戎,一彼一此。
魏武皇帝将军夏侯妙才讨叛氐阿贵、千万等,后因拔弃汉中,遂徙武都之种于秦川,欲以弱寇强国,捍御蜀虏。
此盖权宜之计,一时之势,非所以为万世之利也。
今者当之,已受其弊矣。
关中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泾渭之流溉其舄卤,郑国、白渠灌浸相通,黍稷之饶,亩号一钟,百姓谣咏其殷实,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
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
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
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
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
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罢,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著先零、罕幵、析支之地;
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
廪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
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即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是以充国、子明能以数万之众制群羌之命,有征无战,全军独克,虽有谋谟深计,庙胜远图,岂不以华夷异处,戎区别,要塞易守之故得成其功也哉!
难者曰:方今关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水旱之害,荐饥累荒,疫疠之灾,札瘥夭昏。
凶逆既戮,悔恶初附,且款且畏,咸怀危惧,百姓愁苦,异人同虑,望宁息之有期,若枯旱之思雨露,诚宜镇之以安豫。
而子方欲作役起徒,兴功造事,使疲悴之众,徙自猜之寇,以无谷之人,迁乏食之虏,恐势尽力屈,绪业不卒,羌戎离散,心不可一,前害未及弭,而后变复横出矣。
答曰:羌戎狡猾,擅相号署,攻城野战,伤害牧守,连兵聚众,载离寒暑矣。
而今异类瓦解,同种土崩,老幼系虏,丁壮降散,禽离兽迸,不能相一。
子以此等为尚挟馀资,悔恶反善,怀我德惠而来柔附乎?
将势穷道尽,智力俱困,惧我兵诛以致于此乎?
曰无有馀力,势穷道尽故也。
然则我能制其短长之命,而令其进退由己矣。
夫乐其业者不易事,安其居者无迁志。
方其自疑危惧,畏怖促遽,故可制以兵威,使之左右无违也。
迨其死亡散流,离逖未鸠,与关中之人,户皆为雠,故可遐迁远处,令其心不怀土也。
夫圣贤之谋事也,为之于未有,理之于未乱,道不著而平,德不显而成。
其次则能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值困必济,遇否能通。
今子遭弊事之终而不图更制之始,爱易辙之勤而得覆车之轨,何哉?
关中之人百馀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处之与迁,必须口实
若有穷乏糁粒不继者,故当倾关中之谷以全其生生之计,必无挤于沟壑而不为侵掠之害也。
今我迁之,传食而至,附其种族,自使相赡,而秦地之人得其半谷,此为济行者以廪粮,遗居者以积仓,宽关中之逼,去盗贼之原,除旦夕之损,建终年之益。
若惮暂举之小劳,而忘永逸之弘策;
惜日月之烦苦,而遗累世之寇敌,非所谓能开物成务,创业垂统,崇基拓迹,谋及子孙者也。
并州之胡,本实匈奴桀恶之寇也。
汉宣之世,冻馁残破,国内五裂,后合为二。
呼韩邪遂衰弱孤危,不能自存,依阻塞下,委质柔服
建武中,南单于复来降附,遂令入塞,居于漠南,数世之后,亦辄叛戾,故何熙、梁觐戎车屡征。
中平中,以黄巾贼起,发调其兵,部众不从,而杀羌渠。
由是于弥扶罗求助于汉,以讨其贼。
仍值世丧乱,遂乘衅而作,卤掠赵魏,寇至河南
建安中,又使右贤王去卑诱质呼厨泉,听其部落散居六郡。
咸熙之际,以一部太强,分为三率。
泰始之初,又增为四。
于是刘猛内叛,连结外虏。
近者郝散之变,发于谷远
五部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
然其天性骁勇,弓马便利,倍于氐羌。
若有不虞风尘之虑,则并州之域可为寒心。
荥阳句骊本居辽东塞外,正始中幽州刺史毋丘俭伐其叛者,徙其馀种。
始徙之时,户落百数,子孙孳息,今以千计,数世之后,必至殷炽
今百姓失职,犹或亡叛,犬马肥充,则有噬啮,况于夷狄,能不为变!
但顾其微弱势力不陈耳。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
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纤介之忧。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晋书·江统传》,又群书治要三十引《晋书》,又《通典》一百八十九,《御览》七百九十四。)